福建三明,在動物園里,只見一匹小白馬駒被一男子掐著脖子,左一拳右一腳被暴打,拳拳砸在馬身上,白馬仰著脖子拚命掙扎,在躲閃中被韁繩絆倒在地,嚇得女游客尖叫連連。
看著好心疼,不知動物園這匹白馬是如何得罪主人了?為他賺錢,還,追著被暴打,拳拳都打到肉里。
原來,這個男子是承包商,在給白馬上馬鞍時,馬將男子的手弄破,讓男子怒不可遏,當著那么多游客的面暴打了白馬。
該男子為什么暴打白馬?從視頻看,這匹白馬是個小馬駒,并不高大,但挺漂亮,全身通白,如同白玉雕琢而成。
動物園的負責人說,毆打白馬的人不是動物園的工作人員,而是租用動物園的場地供游人照相的商戶,被打的馬也是商戶自己的馬。
不知有多大的事,讓該男子如此暴力,僅僅是因為給白馬上馬鞍,使其手被弄傷,于是一氣之下,痛下打手,那此男子的脾氣也真是狂躁。
該男子大打出手時,旁觀者看到無助和掙扎的白馬時,都不忍心。當時有女游客大聲喊到:干嘛打它,并前去阻攔,但都無濟于事。
有人制止,男子仍然沒有停止自己的暴力,不知是否是該男子頻繁遭遇挫折,讓他沒有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宣泄。
一幅氣急敗壞的樣子,讓人覺得他積累了極多的負性情緒在心中,不滿情緒淤積成積,選擇將這些痛苦發泄在白馬身上。
當時在游客中還有小孩,這些孩子目睹了白馬被打的全過程,不知道他的暴力行為給孩子造成陰影沒有。即使沒有,看到如此場面,也會很害怕和驚悸,不知在生活中該男子是否是好兒子好爸爸。
該男子揮拳暴打白馬既讓人憤怒,也讓人深思。該男子把憤怒,焦慮等情緒轉嫁到位列比自己更低的動物身上,這就是“踢貓效應”。
白馬被打,被繩子絆倒在地,也無法去求救,成了最簡單的出氣筒,它只能是沉默的受害者,用短暫的哀鳴作為無力的回擊。
暴力就是黑夜的沉默,無論對象是誰,是人還是動物,我們理應反對每一種暴力,敬畏和尊重每一個生命。